网上预约挂号预约
厦门中医院【网上预约挂号预约】厦门中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厦门中医院网上预约预约挂号信息:

挂号网站:://和ISSN正式刊物的医药类杂志,2011年12月荣获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医院2011年成为全国远程会诊试点医院。


推荐科室:

肝病三区

肝三科暨感染性疾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主要依托单位。主要业务范围:急、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肝癌、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遗传性肝病、妊娠合并肝炎、不明原因发热,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保健咨询等肝脏健康相关咨询。

    科主任毛乾国博士被评选为厦门市医学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肝三科医疗条件及特色:

一、诊断手段较完善:

1、实验室筛检:具有通过卫生部验收的实验室,开展了200余项与肝病有关的实验室检验项目,能对各类肝病诊断、病情评估、疗效监测提供实验室支持。

    干扰素中和抗体、乙肝病毒DNA聚合酶之YMDD变异检测、肝纤维化指标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斟酌抗病毒治疗策略、优选抗病毒治疗方案、监测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措施所不可或缺。

     2、影像学扫描:具备彩色B超、螺旋CT,能发现直径小至0.5cm的肝血管瘤、肝癌,从而可对小肝癌做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组织学检查: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肝脏是“沉默”器官,绝大多数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在其早期并无任何临床表现,相当一部分(约60%)代偿期肝硬化不能通过肝功能化验、肝脏B超、CT扫描做出诊断,只能借助于肝组织活检;另外,肝组织活检是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最可靠指标。

    我院开展的细针快速(1秒钟)肝穿刺活检为捕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时机提供了强有力手段,从而可以精确把握治疗时机,提高疗效,减少无效治疗造成的经济浪费和身心负担。

二、治疗策略与国际接轨:

    我中心参照实时更新的亚太地区肝病研究协会、美国肝病学会、欧洲肝脏学会“慢性乙型肝炎实践指南”以及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提供系统化、规范化治疗。并依据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严重免疫耐受这一有别于欧美国家的特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肝功能、血清HBV DNA定量、肝组织学、治疗反应,等),采用个体化治疗,从而将抗病毒疗效从传统的20%-40%提高到约60%。

    肝三科开展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个体化治疗被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引用;与广州南方医院共同完成的个体化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成果被2013年更新的《亚太乙肝管理共识》引用。

    我院先进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症型肝炎、高度黄疸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三、中西医结合优势独具:

我院肝病科技术特色定位为中西医结合,既拥有先进的西医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又具备鲜明的中医特色,强调整体观念,辩证施治,从而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又显著减少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而且,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肝纤维化、阻逆肝硬化进展,效果喜人。

    由我院肝三科与广州南方医院感染科等共同完成的个体化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科技成果获得2011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专家:

科室     医生

肝病一区     康俊杰 庄婷婷 吴剑华 蔡 虹 郑卫东 蔡虹

肝病二区     陈国良 欧阳丽娟 汤钰菁 阮清发

肝病三区     毛乾国 杨嘉恩 唐金模

肝外科     金昌男 熊共鹏 钟以胜

消化内科     吴耀南 王文凡 马陈福 索标

肛肠科     耿学斯 潘克颖 黄卫平 邱丽娟 郭 毅 郭晓晖 陈赞庆 郭晓辉 郭毅

呼吸内科     张琼英 白秀华

糖尿病科     邱英明 叶向荣 李劲松 孙丽娜

肾内科     赵亚清 洪丰颖 徐 明 徐明

肿瘤内科     杨清蓉

神经内科     林安基 冯桂贞

心血管内科     管昌益 王朝阳 曾萍 孙斐予 郭素华 白新胜 邱先辉 雷利华

风湿免疫科     陈进春 陈进春

妇科     张清萍 王鹭霞 谢欣森 陈红九 陈锦红

小儿科     高树彬 陈赛斌 杨一民 赵立平 林晓燕

骨一科     陈海鹏 张建新 肖 红 姚光伟 肖红 董亦明

骨二科     李立新 蔡克冬 邓长禧 池开宇 原晓景 何发胜

耳鼻喉科     蓝志杰 祁绿苹

普外科     杜凤藻 宋 学 王跃全 陈两洲 宋学

胸外乳腺科     姜杰 杜好信 林娜 姚成才 姜杰 高惠荣 陈隽鹏 张义

中医外科、皮肤科     陈丽红 吕海鹏 杜迎春 江渊

神经外科     杨 修 杨武双 杨清国 杨修

泌尿外科     刘汉昌 赖载礼

针灸科     程绍鲁 谢俊杰 张 卫 张卫 万文蓉

康复医学科     赵银龙

内窥镜室     索 标

美容科     翁丽丽 单敬文

体检中心     叶超鸣 杜凤藻 白新胜 孙斐予 翁丽丽 宋 学 于长英 蓝志杰 林 媛 郭争捷 滕 菁 李振龙 赵英杰

推拿理疗科     熊永强

眼科     林 媛 张 旗 林 华 张旗 李秀娟 徐清妍 陈书勤 吴雅冰 林媛 王玉斌

急诊科     孙斐予 陈丽胤

放射科     李振龙 赵英杰 孙妮娜 徐 徐 蔡和国 徐徐

病理科     聂 明 聂明

检验科     滕 青 金福顺 叶超鸣 丁鸿静 滕青

物诊科     李 群 张 力 郭争捷 陈 腾 王卫民 陈 洁 陈腾 李群 陈洁 张力

中心实验室     吴健郎

男科     卢泰坤 邹 强 卢太坤 林友群 金冠羽 邹强

产科     吴英英 吴燕萍 马文霞 何敏 谢欣森 陈锦红 陈红九 陈明妙 吴网治

麻醉手术科     朱 旭 白莲琴 林 怡 林怡 朱旭

耳鼻咽喉科     陈永辉 刘涛 唐琳 高金虎 叶海杉 余斌 蓝志杰

肝病科     陈国良

口腔科     公琼虹 于长英

中医内科     郭宇英 赵亚清 罗宏 陈丽英

药剂科     吴萍萍 黄艺惠 钟海鹰 蔡伟民 郑东 黄发萍 何惠兰 黄淑萍 郑鸣 王秋玲 陈玉梅 林雪满 陈丹 舒文琳 黄铮 张秀洁 陈志鹏 甘晓菁 蔡强强 郑艳华 曾亚香 刘秋如 钱宜轩


新闻:

以特见长,以特杨优,推进分级诊疗显实效

近日,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厦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公布,分级诊疗成为其中一个新亮点。作为厦门唯一的综合性三甲中医医院,厦门市中医院不仅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工作,并多次召集中医药专家集体讨论,制定措施,以发挥中医药特色多方促进分级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4月15日,数据显示,厦门市中医院对接的4个社区糖友网和高友网的入网人数稳步上升;三师共管签约数突破千人,家庭签约数也实现了0的突破,逐步被百姓接受。分级诊疗的进一步推动,将更好地帮助厦门岛内东部片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对居民慢病的健康管理。
 
发挥中医特色,为签约患者提供中医体质辩析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叔禹强调,作为厦门唯一一家综合性三甲中医医院,厦门市中医院应该发挥中医药特色,突出中医药在慢病管理中的优势,加强中医师在“三师共管”服务体系的作用,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多种措施,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今年已经60多岁的郑先生、陈女士夫妇居住于禾山街道龙湖花园,均是糖尿病、高血压两类慢性疾病患者,为就医,夫妻俩常年要辗转去大医院就诊,但是大医院每次去只能开一周的用药,又时刻处于人满为患的状态,加上路途遥远,夫妻俩就诊一次都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很是辛苦。2015年3月,在禾山社区的一次免费体检中,郑先生夫妇从社区工作人员那了解到,在社区签约糖友网和高友网也可以获得大医院专家的精心治疗,郑先生夫妇毫不犹豫的参与了签约管理。签约后,社区马上为老夫妻联系了当时在禾山社区坐诊的厦门市中医院糖尿病科(中医内科)专家蔡川海主任,蔡川海主任为两位老人做了中医体质辨识,再参考两位患者以往的就诊情况,蔡川海主任为两位老人分别量身定制了中医中药调理方案,并对老人家进行饮食、健康的悉心指导,郑先生夫妇对中心专家及医生护士的耐心治疗赞不绝口。

在医疗团队上,厦门中医院对已有的“三师共管”团队进行结构性调整,成立中医专家组,由中医专家及各社区中医师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中医师的作用,指导患者辨识体质,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的手段,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调养体质,调理阴阳气血平衡,辩证使用中医药治疗,使患者血压、血糖达到控制目标,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社区利用舌像仪、体质辨识仪等设备,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可以发挥中医特色,对患者个人体质进行辨识,让每位患者都拥有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分级诊疗,改变“凡病到大医院找专家”的观念

市民于女士长期定居国外,由于长年受风湿病痛的折磨,双手双脚都已肿胀变形,多方求医却未取得好的疗效。她的子女听说厦门中医院陈进春院长疗效非常好,把她接回国求诊。经过两次治疗,于女士的病痛已经明显减轻,但于女士行动不便,坐车困难,而陈进春院长的号一直很难挂,就算挂上了,医院也处处要排队,有时甚至要花上一个半天才能完成就诊,每次结束就医都要睡好几天才能缓过劲来。

不久前,于女士从社区服务中心了解到厦门各大医院开始实行分级诊疗,在社区就能看陈进春院长的专家号了,“现在到社区,我们看病方便多了,排队快多了!”于女士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据悉,中医院的各科专家都会到卫生服务中心坐诊,病患到社区看病,既不拥挤,又有全科医师诊疗,如果病情有变,全科医师除了一般处理外,还会及时与中医院的专家联系,电话会诊。必要时,还可以双向转诊,将病患转移到中医院的专科进行治疗。等病情稳定后,专科又会及时将病患转回社区进行后续跟踪治疗。这样的“分级诊疗、慢病先行、上下联动、三师共管”,使病患能获得更好的服务。

据中医院医务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早在2013年6月1日起,中医院就施行了中医专家进社区的试点工作,2014年6月医院与社区签订协议,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培养社区中医临床人才,提升社区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对社区推荐重点培养的中医临床人员进行传、帮、带,已形成常规,取得了一些成效,对总院门诊量进行了一部分分流,具有区域特色。

今年3月开始,中医院着重开展了糖尿病科、心血管内科的“专家下社区”的分级诊疗服务,相关专家定期到禾山、金山、江头及殿前四个社区坐诊。4月1日开始,副高以上专家陆续下到社区坐诊,进一步加强社区力量,将病人分流到社区。

为了方便一些行动不便的签约患者,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定期组织中医院专家、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一起上门入户为他们进行检查治疗,保证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实惠。

为了加快分级诊疗的影响力,中医院院领导分头包干负责四个社区工作进展。同时,医院切实落实“三师共管”专家组,分别成立中医专家组、糖尿病专家组,高血压病专家组。糖尿病科和心血管内科的科室医生都成为这四个社区的专科医生,社区也派出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师到中医院参加培训。实现对慢病患者在“院前”健康管理、“院中”诊断治疗、“院后”疾病管理的医疗服务新体系;同时做好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三师”共同管理慢性病的模式,最终实现慢病的防治结合,服务百姓。 

分级诊疗初见成效,仅4月份上半月,专科医师下基层接诊到的患者与3月份全月相比就有了明显提高。而总院的门诊量随着仙岳路完成改造,并没有呈现大幅增长,反而是略有下降,社区的门诊量则出现小幅增长,分级诊疗扩大了社区医院的影响力,也得到了社区及周边居民的良好反馈,正在逐步改变百姓“有病要上大医院找专家”的观念。
 
   多项举措并行 推进分级诊疗工作

1、确保基础药品配备完善,开展社区中药代煎服务

为顺利推进分级诊疗的开展,提升社区诊治水平,医院下大力度保证药品配备完善。现在,中医院下属的四个社区确保84种基础药品配备完全,尤其是糖尿病和高血压药。

中医院为了方便社区就诊病人的中药治疗,医院药剂科还特别为社区患者开展中药代煎服务,社医部安排专门车辆每天两次往返于四家社区与医院之中,负责配送开出的煎煮中药饮片及煎剂。

2、开发双向转诊软件 为转诊病人提供绿色通道

只要社区医师开具双向转诊单,病人就可以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转到中医院进行专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中医院的专家又会及时将患者病情反馈给慢病健康管理师、社区医师,并让患者转回社区进行后续的跟踪治疗。这样既能使患者病情得到系统的治疗,又能为患者就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达到三师共管、分级诊治的最佳状态。

   目前,中医院双向转诊软件已基本完成对接,能够双向转诊,该院特别把绿色通道开在急诊科。在政策上也给予扶持,对此,中医院总院糖尿病科、心内科专家门诊预约号将有不低于10%的名额留给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转诊,建立预约转诊“绿色通道”,并安排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转诊病人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鼓励患者首次就诊前往社区,逐步建立患者“首诊在社区”的思想。

3、专家下社区指导 建立社区医生与患者的信任度

要做好分级诊疗,就要取得患者对社区全科医师的信任。中医院医务科谢科长举例,中医院专家在社区坐诊,免收患者专家诊治费用;对全科医师进行知识培训时,也会邀请相关患者来现场听课,课程结束后,专家就会借助机会给病人介绍社区的全科医师,让患者清楚地了解社区医师的诊治方案是在三级医院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逐步让慢病患者愿意留在社区,提升社区全科医师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度。

“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是新一轮医改成败的关键。”中医院副院长高树彬说,分级诊疗全面实施后,厦门中医院突出中医特色,推出多项举措与下属的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优质医疗资源的互通、互惠、互助,并覆盖湖里区的分级诊疗网络。一个半月来,中医院就诊的慢病患者开始发生变化:“轻”病人来大医院就诊减少了,20%沉淀在社区;危重病人、复杂病人增多了,这不仅体现了大医院看大病,看疑难复杂病,小病在社区治疗的趋势,也真正体现了中医院在技术上的高、精、专服务。既方便了群众看病,也提升了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